給台北館前分校結訓同學的一封信
這封信是我在往彰化路上的火車所寫下的, 我記得這個班級剛開始的時候, 有許多的同學, 因為教室的容量無法容納太多的學員等問題,無法選擇這個班級, 造成遺憾, 但, 至今也有將近一半的學員, 因為堅持不下去, 而放棄學習的機會, 這種現象, 在每個班級都會發生, 也不會中止, 只是發生的比例多還是少而已, 我在此為無法學習的同學感到遺憾, 更為那些終止學習的同學感到抱歉.
今天,技術的探討與研究, 往往都分成兩個方向, 一個是純粹理論性質的, 另外一個, 則是傾向實務方面的, 而我個人則是認為兩者兼併, 相輔而相成就的, 缺一不可.
我則是屬於這個 “第三個” 派系的, 那就是不屬於理論方向, 也不獨以現場實務的派系, 我這類的擁護者, 多半原因只有一個, 因為如果把現場的實務經驗組合起來, 寫成了文字, 變成了報告, 那這份報告則變成了學校當中的 "理論”, 反過來, 如果你在學校學的東西, 拿到工作的現場去驗證, 那就變成了實務的驗證, 也變成了實務的方面, 其實, 這兩件事情根本就是一回事兒, 很可惜的現在的社會卻把這兩件事情分開來說了.
現在的學員, 如果學習電腦或者 Pro/E 的技能, 只有學習到其中一個項目, 那妳有天也將會覺得 “好像不知道” 下一步驟該往哪邊去走, 或者, 找不到方向, 該如何走下去的疑問或者感覺, 我想, 這是大多數同學或者多數人的心中感受與想法吧!
如果學習可以分拆出幾個方向, 那麼, 理論和實務這兩個主題確認下來, 其他的問題如何區分呢? 事實上, 如果設計一個產品是可以分拆成: “建立模型” (有形) 以及 “產品價值” (無形) 的兩個方面, 那麼做完課堂之中的所有練習, 並且, 搞懂每個理論 (特徵操作的原理) 再補充相關產業的知識, 也願意多練習建立模型的技巧和軟體的基本操作, 這些工作相加起來, 說穿了不過是把 “有形” 的工作完成而已, 至於 “無形” 的工作, 那就得看每個人對於產品開發的修為與造詣, 與自我進修與精進的要求了.
我簡單的把 “無形” 與 “有形” 的兩個方向, 分拆成 “術” 和 “道” 這兩個字來說明:
術: 不論是 “學術” 還是 “技術” 都仍屬於較直接可以容易取得的, 所以 “術之道” 可在於 “外求”, 也就是說, 這些術, 不管怎樣, 其實都可以花錢, 還是請教老師, 上網路找尋, … 各式各樣的方式, 都可以取得, 只要你找的對象, 可以並且願意跟你分享, 就可以讓您直接的切入這個主題, 做到這點, 其實, 容易多了.但, 如果要想再精進時, 則將會進入所謂的 “道” 的境界了.
道: 進入這個領域, 其實 “心法” 很重要, 需要找出相關的主題與主軸做為依循的參考, 這樣才不會 “走火入魔” 這個心法, 基本上無法由自己去證悟得知, 一般來說, 應該要由 “師父領進門” 才對, 這也說明了, “師者, 所以傳道, 授業, 解惑也” 這句話的意義, 並且放在這句話的 “第一個” 位置, 很可惜, 現在的老師如果能夠好好的 “授業” 那就是學生的萬幸了, 更別說要 “傳道” 了.
我常在上課的時候提醒學員, 對於基本的功夫要經常的自我要求去練習, 這些東西與動作, 不是 “聽” 就可以了, 更要身體力 “行”, 聽得再多, 說得再多, 寫得再多, 都沒有 “動手” 做感受的深刻, 如果, 你已經是行走江湖的 “高手” 或者是 “武林高手” 那沒有理由你的 “馬步功夫” 比別人差, 甚至你得指出初學者的常犯錯誤才是, 很可惜的, 業界當中所謂的 “高手” 往往只有注意 “招式” 的花俏性, 並沒有著重於基本功夫, 這樣, 這些所謂的高手, 往往都只有停留在 “術” 的境界而已, 尚未進入 “道” 的境界, 這是個可以自己提升功力的境界, 但是, 許多人已經認為 “術” 這個境界已經非常高竿, 非常了不起了. 課堂上, 我帶著大家玩一些好玩的範例, 拆解許多的怪招, 但, 那也只是因為 “基礎” 懂了, 破解只需要 “見招拆招” 即可, 並無什麼可提之處, 未來, 離開教室之後, 行走江湖, 也許, 您就會更了解我所謂的境界了.
所有的學習, 只有來自於自己的體悟, 才會印象深刻, 如果你只會學習別人的招式, 並且當成是 “口袋的法寶”, 這只是班門弄斧而已, 四月初, 我在大陸上課, 就有工程師拿著幾年前我寫過的文章, 所提及的技巧在炫耀, 我只請他去把文章的作者再看看, 請他不要搞不清楚狀況, 這個笑話, 其實, 經常的發生, 在此提出來警惕各位即將結訓的同學與我自己, 對於技術的探討, 應該更深入, 對於學習到的心得與技巧, 應該更謙虛與謙卑才是, 這個課程, 我個人無法再提供各位更多的想法或者經驗, 實屬遺憾, 只能期望各位學員未來有更好的前程與技能, 能夠為產業加入新血與動力.
感謝與祝福各位學員這些時間的努力, 都能有所收穫.
McCoy in Car 4/ Seat 41
台北往彰化的路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